“嘟嘟……”、“滴滴滴……”一辆辆汽车、摩托车呼啸而过发出的因发动机高速运转的轰鸣声,夹杂着因前方缓行心急难耐的驾驶员猛按喇叭的喇叭声,对附近居民以及行走中的市民来说,这些交通噪音非常刺耳,尤其是在高峰期。 事实上,大部分司机都知道这个标志的意思,也知道乱鸣喇叭对学生和市民影响,但有些司机偏偏“明知故犯”,有些还成了典型的“路怒族”,遇到缓行时通过按喇叭宣泄不满和焦躁。还有一些摩托车,在夜间就上演着“激情与速度”,殊不知这样的行为既违反了交通法律法规,极易造成交通事故伤害,也严重影响到了沿街居民的休息。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该如何合理的运用“汽车喇叭语言”呢? 一、两车对面行驶相遇时 相应语言:短促的一声--“嘀” 当两车对面行驶相遇时,一声短促的“嘀”是一种招呼语言。这种“嘀”声轻、短促,不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一般用于两车驾驶员互相打招呼,或者驾驶员与行人打招呼,也是错车时相互表示的一种礼仪用语。 二、超车时,礼让三分的致意 相应语言:短促的两声--“嘀嘀” 超车时,在通常情况下是小轿车先行,或是快车先行。当你要超车时,除了用灯光示意前车,最好加上短促的两声--“嘀嘀”。这种方式要掌握尺度,不能让前面的驾驶员产生反感。 三、提醒前方的行人或非机动车 相应语言:短促而有节奏的三声--“嘀嘀嘀”或“嘀、嘀嘀、嘀嘀” 在正常行驶中,需提醒前方的行人及非机动车注意,并为自己让路时。可以采用短促而有节奏的三次鸣笛声--“嘀嘀嘀”加以提示,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另一种情况,在行人、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或通过交叉路口时,可以采用嘀、嘀嘀嘀嘀”的鸣笛方式。目的是在正常的行驶速度中,提示前方行人以及车辆,避免因突如其来的行人或车辆而使自己措手不及。 四、有障碍物、强行超车或遇急转弯 相应语言:汽笛长鸣--“嘀......” 在行驶过程中,遇到远方有障碍物、强行超车和急转弯时,可以采用汽笛长鸣“嘀......”的方式。其目的是“提示”或“警示”前车或行人等。当然,这种鸣笛方式很容易引起他人的不满,并且有些地方属于禁鸣区,所以不建议经常使用。 最后,交警提醒广大驾驶员朋友们:遇到堵车时应按顺序停靠,尽可能地相互礼让,车让车让出秩序,车让人让出安全,人让车让出文明,不要因此乱鸣喇叭而影响别人的休息,树立起“少按一次喇叭,就少一分噪音”的环保观念,做到文明行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