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城市规划建设,要着力解决规划布局与特色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局部与全部、眼前与长远,政策保障与红线制约等关系问题。
城市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性和全局性地位。即使一直以来城市化的推进不断产生种种问题、专家学者不停质疑、反城市化或逆城市化论调时有出现的情形下,人口向城市的持续聚集、城市贡献越来越高经济价值、产生越来越多社会文化价值的趋势仍然不可逆转。因此,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战略命题,城市化对海南不是选择,而是归宿。笔者认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旅游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科学论证、妥善解决以下问题:
旅游城市规划布局与特色发展关系问题
国务院44号文明确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六大定位,即“两区、三地、一平台”;在产业发展上,要求着力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在空间规划上,要求科学确定功能分区,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综合发展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这些定位和要求明确了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旅游城市的核心地位和载体作用。从现实情况看,省对市县城市化发展管控较松、指引不明确,市县城市化发展前瞻性欠缺,资源、区位等优势条件未能及时地转化为城市化的驱动力。总体上,我省与一流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差距仍然很大。
城市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我省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必须在对全省各区域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定位等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充分学习古今中外城市体系规划建设的先进经验和积极成果,对全省旅游城市体系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指引,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特色鲜明、标识醒目、保障各类需求的旅游城市体系,既要避免因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不符合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的建设格局,也要避免因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消费、高门槛导致我省成为社会所质疑的“房地产岛”或“富人岛”。
市县政府应严格按照全省城市总体布局规划、根据本地资源条件及实际需求,准确定位、特色发展,具体实施旅游城镇规划建设。必须明确: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应是旅游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目标。换言之,不符合当地人民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城镇也一定不会为中外游客所留恋和欣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应成为我省各市县规划建设旅游城市的首要指导思想。
旅游城市目标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问题
旅游城市规划建设最重要的莫过于其目标功能定位,这是对各级政府特别是市县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在我省海口、三亚作为南北两极主中心,琼海(博鳌)、儋州作为东西两翼次中心格局已经明朗的情况下,其他城市应积极追求特色发展、合理定位、主动融入,避免同质竞争,强调相互衬托。
优势产业的发展或新业态的成功引进本身就可能成为新的旅游竞争力,进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我省旅游城市在培育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不能也不应以牺牲优势产业或引进新的先进产业为代价,已有一些市县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有所突破。有关市县应在支持国家积极推进一些重大基础设施或战略项目的同时,主动作为、积极打造围绕重大项目的城市化工程。如果把握的好,可以预见我省在不远的将来会出现“火箭城”、“IT创意城”、“动漫城”、“画家城”等一批特色旅游城市。
规划建设中局部与全部、眼前与长远关系问题
国内城市规划建设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连续性,一届政府往往对往届政府确定的定位和目标有调整甚至颠覆的冲动,这种冲动一旦实施就会割裂局部与全部、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一个规划有时执行3—5年就要更新调整,导致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建成,主体工程或已改变甚至干脆取消,不仅浪费了资源和投资,更有害的是浪费了时间、摧毁了信心、辜负了民心。我省也有类似的深刻教训。
科学处理局部与全部、眼前与长远的关系要求省政府在确定全省旅游城市体系规划的时候,既要统揽全局、放眼国际,也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切实把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建设海南人民幸福家园结合起来,给市县政府以适度的发挥空间和自主尺度。
科学处理局部与全部、眼前与长远的关系要求市县政府要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局出发,服从总体布局,追求特色发展,主动融入国际旅游岛旅游城市体系,追求一个“特”字;同时,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把解决影响本地民生的迫切工程与旅游城市发展的关键项目结合起来,追求一个“实”字。
政府与利益相关者关系问题
在旅游城市规划建设中,政府必须坚守在规划制定、项目准入、土地等资源监管等领域主导地位,确保规划执行的严肃性、项目建设的合法性和土地等资源配置的公正性。
企业是旅游城市建设发展的主体,政府必须为守法企业提供优质行政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刁难、欺压企业与企业“绑架”、“敲诈”政府一样都是不能容忍的。
旅游城市规划建设的服务对象是包括当地人民和中外游客在内的广大公众,因此,公众应是旅游城市规划建设的参与者、优质旅游环境的营造者和维护者,各级政府应引进参与式规划、参与式管理等先进理念,建立积极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加快旅游城市的规划建设进程。
规划建设的政策保障与红线制约问题
国务院44号文为我省旅游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委还先后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44号文的政策措施,用好、用足、用活这些政策至关重要。我省要把具有特高含金量的各方面政策落到实处,为旅游城市规划建设创造优越的政策环境。
国务院给予我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扶持政策虽然全面优于其他省份,但法律法规规定的红线如禁止性产业红线、土地管控红线、财税监管红线等都是必须坚守、不得逾越的,各地应谨防踩踏 “红线”,尽力避免我省成为“炒作热点”和“关注焦点”,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我省难得的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