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三亚8月22日讯(见习记者 李绍飞)来自外地的游客小马,在三亚湾路水晶蓝湾小区一家无证旅馆胆战心惊地住了一夜后,今天,他赶紧换了一家正规的酒店,虽然,每天多花一些钱,但是心里踏实。他说,在这家连名字都没有的旅馆里,心里一直犯嘀咕,“我发现两个小青年总是向我房间打量,也没人管,安全措施太差了,晚上我根本没睡好。”
无证旅馆泛滥
像小马所住的这种连名字都没有的旅馆在三亚并不稀奇,遍布大街小巷及小区内。尤其是在三亚湾路、光明街等地的小区内,各种住宿的广告牌琳琅满目,这些广告牌上有的还有名字,有的干脆就只留一个联系电话。
在三亚湾路的昌达海景花园一栋楼下,记者试着拨通了一家无名旅馆的电话,接电话的女子让记者在楼下稍候。不到五分钟,一位小青年便来到记者面前,将记者引入五楼的一家旅馆,房间内部装修简单,面积不大,都经过了改装。“120元一间,绝对比外面酒店便宜,而且出去就可以游泳。”女老板热情十足,“如果人多的话,可以优惠。”记者询问其旅馆名称以及是否有营业执照时,她立刻警觉起来。“你是不是要住宿,不是的话,就不要问那么多。”她脸色一变,有些生气地说道。
记者随后在文明路一些家庭旅馆调查发现,这些旅馆情况大同小异,多为无证经营。记者从卫生部门了解到,目前在册登记的家庭旅馆仅300多家。
安全隐忧凸显
无证旅馆背后存在诸多隐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措施不到位。记者调查多家家庭旅馆发现,这些旅馆基本上没有配备灭火器,而且,通道狭窄,一旦发生重大火灾,后果堪忧。不仅如此,保安措施也较差,虽然小区门口大多设有保安亭,但任何人均可自由出入,形同虚设。
记者在调查时,某老板见记者手提笔记本电脑,便直接告诉记者,出门时,要把电脑带在身上,包括其他贵重物品,最好不要放到房间里。对于住宿安全问题,在“天涯论坛”以及相关贴吧中,讨论一直很热烈,相当一部分游客都认为,三亚家庭旅馆在安全保护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上个月,一位外地游客在南山一家旅馆住宿,因为笔记本丢失,宾馆不赔偿,该网友发帖声讨该宾馆,曾引起广泛关注。
家庭旅馆谁来管?
根据目前相关规定,一个正规的家庭旅馆不仅需要办理《工商营业许可证》、《税务登记证》,还要办理《卫生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以及《消防意见书》。因此包括工商、卫生、税务等多个部门都有权监管家庭旅馆,每个部门分管一块,相互之间缺乏密切配合。卫生部门只管卫生条件,至于其有没有《工商营业许可证》,则不会过问;安监部门则只负责旅馆安全方面的问题,譬如危险品等。部门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处于一种各自为政的局面。表面上看,谁都在管,实际上,又经常出现谁都不管的局面。
而且,这些无证的家庭旅馆多处于小区内,隐蔽性强,也为监管增加了难度。卫生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说,数量太多,监管很不容易,有些旅馆知情人不说,外人根本找不到。
另外,处罚力度不够也是无证家庭旅馆泛滥的原因之一,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对无卫生许可证的家庭旅馆的最高处罚是800元。“这个数额能起到震慑作用吗?”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