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若比邻”,用这句话来形容眼下的网络生活,再确切不过了——无论剑桥、耶鲁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还是北大、清华等国内顶级名校,只需轻点鼠标即可轻松“入读”。这就是三亚将建的“虚拟大学城”。国内外顶尖大学高等院校著名教授主讲的课程,内容涵盖文学、法学、经济、理工、管理、医学等门类。建成后,鹿城市民可通过网络终端进入这座规模无与伦比的“虚拟大学”就读。
虚拟大学城定位是关键
据悉,虚拟大学是通过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等方式,共享跨区域高校间的教育资源和研究力量,以达到教学、研究、生产的统一协作。虚拟大学城已经在深圳、无锡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
日前,三亚市政府一位负责人透露,三亚将开展“虚拟大学城”的项目论证、设计、规划工作。该负责人还说,该项目目前处于论证阶段,将抓紧时间促使条件成熟,早日动工。为此,商报记者专访了海南大学三亚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吕振肃。
吕院长介绍,三亚目前的高校以及职业院校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与之相适应的,三亚的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也不大。在此背景之下,“三亚建立虚拟大学城的定位是关键”,吕院长表示,虚拟大学城的定位是服务三亚、服务琼南还是服务整个海南,这十分值得研究。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三亚建立虚拟大学城应该放眼全岛,辐射全岛。
他说,网络教育不只是一个区域性的教学方式,更是一个全球性的教学方式。网络教育的眼光还应该放眼国外,学习国外的先进课程、共享国内外教学资源和经验,以及学习先进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吕院长还介绍,由于企业和院校双方规模有限,三亚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必须加强。虚拟大学城可以成为企业和学院之间的一座新桥梁。
虚拟大学城需政府主导
吕院长说,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主要还是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因此,政府不仅需要主导虚拟大学城的建造,还应该主导今后的运营管理。他说,吸引国内外高校进驻、吸引企业进行投资研究,这都需要政府出面。
据介绍,深圳在虚拟大学城的建设就卓有成效。虚拟大学城不仅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还设立了各种研发中心,承担国家科技项目,获得各级政府的科研投资资金。更主要的是,虚拟大学城还吸引了各企业进行注资、合作,把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同时孵化了一大批新企业。
吕院长说,由于三亚规模企业较少,学校部分的科研成果、校企合作难以找到对象。虚拟大学城建立后,肯定会刺激学校科研动力,满足科研力量转化为经济力量的需求。
吕院长还说,从校企合作的角度,虚拟大学城应该是产学研的经济利器,但从学生角度来说,虚拟大学城则应是个公益性的项目。他认为政府应该在虚拟大学城的项目上负担更多,把虚拟大学城建成一个公益性的、能够服务学生的好学校。
|